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时间:2012年05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闽林院〔2012〕54号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关于印发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江南校区管委会,各处、室、系:

现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教育 工学结合 实施方案 印发 通知

抄送:院领导,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办公室。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办公室 2012年4月24日印发

附件1: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校企共建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双证书”原则。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各专业要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是实训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基本要求

(一)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制订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柔性管理,考虑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1、过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

(1)行动领域设计:写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计过程,从行动(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说明界定这些任务依据和基本过程。

(2)学习领域设计:对具有教学价值的、经过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也就是学习领域设计。这里的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从而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顺序选择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

(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载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学习情境开发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

2、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

学生素质应当包括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描述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的哪些教学环节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对于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

3、教学实施中的柔性管理

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动情况下,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即描述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可以变动正常的教学计划,必须完成哪些教学环节和课程,没有完成的教学过程用哪些环节(如网上学习、企业培训、企业鉴定等)替代。

四、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必须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坚持课程体系构建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原则。

2、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标准

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按照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进行开发,并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能够向学生传授怎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课程体系的实现基于什么载体(如项目、工作过程、设备、产品、案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即本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以什么作为主线进行衔接贯通;

(3)课程体系在整体上按照什么顺序衔接,是否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顺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

3、课程体系设计要点

在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应体现出工作任务的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难度适中,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完成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在学习时间安排应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情况。

4、双证书的教学安排

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有相对应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

5、顶岗实习的安排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安排不低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一般在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培养的基础上进行。

五、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基础与操作》、《军训》(含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应用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共任选课(包括科技、人文、艺术修养类)等课程组成。各专业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

2、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各专业在构建该课程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并将岗位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教育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

3、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的课程。

4、课程体系学时分配

(1)各三年制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原则上为1:1。

(2)各专业对学生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原则上学生三年完成125-13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按照16学时/学分,学生实习实训按照30学时/周(每周计1学分)折算。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 月 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务处制目 录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8

二、专业定位8

(一)职业面向8

(二)岗位面向8

(三)职业能力分析8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9

(一)人才培养目标9

(二)人才培养规格9

(三)职业资格证书9

四、学制和招生对象10

(一)学制10

(二)招生对象10

五、学时和学分要求10

六、课程设置10

(一)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10

(二)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11

(三)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12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12

(一)教学时间分配12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12

(三)独立实训项目安排16

八、教学保障16

(一)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16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17

(三)机制制度保障18

(四)教学实施建议18

九、考核与评价18

(一)学生成绩考核评价18

(二)毕业条件18

十、其他说明19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二、专业定位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就业面向定位主要。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

(一)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

(二)岗位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职业能力见下表。

××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就业

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能力

要求

阶次

××

岗位

职业

综合

能力

××

岗位

××

岗位

××

岗位

职业

拓展

能力

××

岗位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提炼,其表述需涵盖(且仅需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具有(掌握)何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素质;②适应(从事)何种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职业)的需要;③培养成为哪类人才;要求文字精练,一般在150字左右。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取证性质

认证时间

1

必考

第×学期

2

必考

第×学期

3

必考

第×学期

四、学制和招生对象

(一)学制

三年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更高学历者。

五、学时和学分要求

××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学习领域

类 别

课程

门数

学 时

学 分

计 划

安 排

毕 业

要 求

所 占

比 例

计 划

安 排

毕 业

要 求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必修

限选课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必修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

必修

限选课

项目实训与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素质拓展

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职业自我发展能力的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学时:48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修养;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参考学时:64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观察、分析和科学处理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3、体育(参考学时:48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体育锻炼运动知识、技术与技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组标准。

4、大学英语(参考学时:116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借助字典能够阅读英文文件资料。

课程目标: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标准。

5、计算机基础与操作(参考学时:56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系统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操作,以及计算机常用软件安装、信息数据处理技能。

课程目标:达到计算机一级标准。

6、形势与政策(参考学时:48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忠于社会主义祖国。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7、……

(二)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中的知识点由单项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参考学时

学分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三)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参考学时

学分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时间分配

××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年

学期

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

专业实践训练

军训入学教育

复习考试

节假日运动会

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毕业

教育

合计

认知实习与实训

预顶岗训练与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

1

2

1

1

20

2

1

1

20

3

1

1

20

4

1

1

20

5

6

1

1

20

6

16

3

1

20

合计

6

16

2

5

5

3

1

120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

××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习

领域

对应行动领域

课程编码

学习领域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各课程按学期设置的周课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周

?周

?周

?周

?周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各行动领域共用

990011A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B

3

48

讲授

社会实践

2/32

每学期4学时

990021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B

4

64

讲授

社会实践

2/32

每学期8学时

990031A

大学英语

A

6.5

116

讲授

4/56

4/60

990041A

体育

C

4

72

实践

2/26

2/30

990051A

计算机基础与操作

B

3.5

56

理实一体

4

990061A

形势与政策

A

3

48

讲授

每学期8学时

990071A

创业与就业指导

B

2.5

36

理实一体

每学期6学时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学时学分小计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各行动领域共用

××岗位

××岗位

××岗位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学时学分小计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

××岗位

××岗位

职业拓展领域学时学分小计

课内总课时、总学分、周学时

其他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

B

1

实践

2周

预顶岗训练与综合实训

C

6

180

实践

6周

顶岗实习

C

8

480

实践

16周

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C

3

实践

3周

-

复习考试

-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

毕业教育

-

1周

-

节假日运动会

-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其他教学环节小计

20周

总学时、总学分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注:课程类别:A——纯理论课;B——理论+实践课;C——纯实践课。

(三)独立实训项目安排

××专业独立实训项目安排表

学期

实训项目

实训内容

1

××实训

(30学时)

建账

任务1

任务2

填制审核凭证

任务3

任务4

登记账簿

任务5

任务6

2

八、教学保障条件

(一)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

1、专业带头人标准

2、骨干教师标准

骨干教师标准:

本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如下表:

××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能力要求

专任教师

(人)

兼职教师

(人)

1

2

3

4

5

6

7

8

合 计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1.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1

2

3

4

5

6

7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校外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主要功能作用

1

2

3

4

5

6

7

(三)机制制度保障

1、“××”人才培养模式

提炼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简要阐述。

2、组织保障

(1)××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3、制度保障

(1)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运行,学校制订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2)顶岗实习制度。顶岗实训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校内教学组织而言,更需规范和管理。为此,学校制订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评办法》,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3)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包括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校企合作的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等。

(四)教学实施建议

九、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成绩考核评价

(二)毕业条件

1、修完本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学分满??学分。

2、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合格。

3、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成绩合格。

4、获得??资格证书。

5、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一级和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十、其他说明

1、本人才培养方案由××系与××单位等联合开发。

2、主要撰稿人:

3、完成时间:

附件1:××专业调研报告

附件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报告

附件3:××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上一条:教学科研 下一条: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办法(试行)

关闭